Industry leader

豬高熱病辨證認識與辨證施治
歡迎關注華泰微信公眾號
信息來源:本站 日期:2015-05-25
現代獸醫學認為,豬高熱病為豬瘟(HC)、藍耳病(PRRS)、圓環病毒Ⅱ型(PCV-2)、偽狂犬(PRV)等病毒中的一種或多種與豬傳染性胸膜肺炎(APP)、副嗜血桿菌(HP)、鏈球菌(SS)等多種細菌或弓形體、附紅細胞體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而且,不同的季節發生的高熱病的病原不同,不同的地方發生的高熱病的病原也不同,采用西醫或現代醫學的診療方法(無論是藥物還是疫苗)很難取得確切的效果。然而,臨床治療結果顯示,中獸醫醫藥在治療豬高熱病方面,具有療效確切且價格低廉的優勢,本文就豬高熱病從不同的中獸醫基本理論角度加以分析,以供業內朋友參考。
1、運用六經辨證理論認識豬高熱病
六經辨證即以六經病證作為辨證論治的綱領,概括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用以說明病變部位、性質,正邪的盛衰,病勢的趨向,以及六經病證之間的傳變關系。六經病證即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是六經所屬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反映于臨床的各種證候。從病變部位上講,六經病證中太陽病主表,陽明病主里,少陽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陰病統屬于里;三陽病證以六腑的病變為基礎,三陰病證以五臟的病變為基礎;從病變的性質與邪正的關系看,六經病證中三陽病多熱,三陰病多寒;三陽病多實、三陰病多虛。六經病證傳變規律有傳經、合病、并病、直中等。病邪從外侵入,逐漸向里傳播,由這一經的證候轉變為另一經的證候,稱為傳經;兩經病或三經病同時發生的為合??;一經之病治不徹底或一經之證未罷又見他經證候的,稱為“并病”;病邪初起不從陽經傳入,而經中陰經,表現出三陰經證候的為“直中”。除此之外尚有里邪出表,由陰轉陽的傳變方式。就豬高熱病臨床癥狀來看,發熱,口渴,不惡寒(里熱證)等癥狀為太陽病證中的溫病,防治可用中寶銀翹散(主要成分:金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生甘草等);便秘、腹滿而痛等癥狀為陽明病證中的陽明腑證;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以及解剖所見肝臟腫大為少陽病證;食欲廢絕以及解剖所見脾臟腫大為太陰病證;解剖所見腎腫大、脾臟腫大,多發性漿液纖維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胸膜或心包纖維素性炎癥為少陰病證。共含太陽、陽明、少陽及太陰、少陰五經病癥,以三陽病癥為主。
2、運用衛氣營血辨證理論認識豬高熱病
衛氣營血辨證是應用于溫熱病的一種辨證施治方法。它概括了溫熱病發展過程中四個不同階段及其病理表現,其相應臨床表現可概括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四類證候。衛分證病變多涉及肺衛皮毛,氣分證病變多影響胸膈、肺腸、脾胃、膽等臟腑組織,營分證候多關系到心與心包絡,血分證病變多耗損肝腎陰血。近年來對溫病衛氣營血理論的研究認為,溫病的衛氣營血四個階段劃分,與西醫把疾病過程分為前驅期、明顯期、極盛期、衰竭期四個時期是一致的。衛氣營血四個階段的發展演變,一般是由衛分到氣分,進而發展到營分、血分者,稱為順傳,而是由衛分證直接陷入營分證者,稱為逆傳。有的一發病就在氣分甚至在營分、血分;或由衛分直接傳至營分、血分;或兩分兼??;或病已傳入營分、血分,而氣分病仍在。因此,在臨床上往往有不同階段的證候相互交織錯雜的表現,如衛氣同病、氣血兩燔等等。就豬高熱病臨床癥狀來看,發熱、咳嗽等為衛分證,發熱、尿黃及咳喘氣粗、胸痛等為氣分證,斑疹隱隱為營分證,出血、斑疹紫黑為血分實熱證,防治可用中寶藍耳康(主要成分:地黃、黃連、梔子、黃芩、連翹等)。衛氣營血四證俱全,以氣營分證為主。
3、運用溫病三焦辨證方法認識豬高熱病
三焦辨證是根據《內經》三焦所屬部位的概念,在六經辨證和衛氣營血辨證的基礎上,結合溫熱病的傳變規律總結而成。三焦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的證候歸納為上焦病證、中焦病證、下焦病證三個階段,上焦病證主要包括手太陰肺和手厥陰心包的病變,屬溫病的初期階段;中焦病證主要包括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和足太陰脾的病變,屬溫病的中期階段;下焦病證主要包括足少陰腎和足厥陰肝的病變,屬溫病的末期階段。其傳變有順傳和逆傳。所謂順傳,指溫熱病邪經由上焦、中焦、下焦的由上至下的傳變,標志著病情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的病理過程。所謂逆傳,指溫病邪由肺衛而傳入心包者,說明邪熱熾盛,病情危重。三焦病證亦可由上焦傳入下焦,或初起即見中焦病證;還可見上焦中焦、中焦下焦,或上、中、下三焦病證同時出現。就豬高熱病臨床癥狀來看,咳嗽、高熱等邪犯肺衛證為上焦病證;壯熱、惡熱、大便秘結等腸道熱結證為中焦病證;身熱、神倦等真陰不足之象為下焦病證。上、中、下三焦病證俱全,以中、下焦病癥為主。
4、運用寒溫統一理論認識與防治豬高熱病
中國傳統醫學寒溫統一理論是指:將六經辨證理法與衛氣營血辨證理法以及溫病三焦辨證理法有機結合以辨治急性流行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的一套學術思想和辨證論治方法。在具體辨治時以其中一種為主,同時輔以另外兩種或其中以種辨證理發。應用寒溫統一理論辯證豬高熱病時,當以衛氣營血辨證為主,同時輔以六經辨證,將二法結合運用,對該病進行分析、辨別、論證和治療。傳統中獸醫理論認為:豬為水畜,性喜陰濕卑下之地。一般不易受風寒濕邪襲擾,一旦受虛邪賊風、暑熱燥寒等外邪侵襲,則常兼濕邪且病多沉重,往往表現為六經病癥“合病”或“并病”、“衛氣同病”或“氣血兩燔”、三焦病癥同時出現。此外,豬皮下脂肪肥厚,腠理緊密,汗腺不發達,一旦感受寒邪,表散驅逐較為困難,且極易化熱并出現體溫迅速升高,口渴喜飲冷水,皮膚潮紅,精神萎靡,食納呆鈍。邪熱內迫營血則血離經不循常道,出現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最后導致內閉外脫、陰陽離絕而死亡。
高熱病正是豬受暑熱濕邪侵襲而發生的疾病,具有傳染性、流行性、高熱等特點,屬于傳統獸醫學溫(疫)病范疇。發病之前一般都會有天氣驟變,氣溫突然下降的情況,豬體先已內蘊濕熱,一旦受涼,使原本就十分固密緊閉的玄府腠理更加閉郁不宣,出現寒包熱證候,此際為豬高熱病的衛氣階段,可及時用解表法散寒透熱,開宣玄府,逐邪外出。太陽證用大青龍湯,少陽證用小柴胡湯,陽明證則需用大劑量白虎湯或人參白虎湯加味。同時,還須根據濕邪之寒化熱化情況,酌加化濕燥濕之品。濕邪熱化可用黃芩、滑石、法夏、陳皮、竹茹、白寇、通草、淡竹葉、連翹等。衛氣階段十分短暫,必須抓住時機及時用藥,時機稍縱即逝。在豬高熱病的氣營證階段,可見皮膚潮紅,呼吸急促,高熱,喜臥陰濕之地,煩躁不安繼而精神委頓,或可見喜飲冷水,不欲食飼料。此時可用辛涼表散之品如生石膏、金銀花、連翹、淡竹葉、黃芩等以清氣涼營、透營轉氣,通調大便以退陽明腑實熱,在清氣退熱的同時加入涼營之品,防止熱毒進一步內陷營血;即使熱邪入營以后,也須在清營藥中參以透泄之品分消其邪,使營分之邪熱轉出氣分而解。到豬高熱病的營血證階段,可見四肢、皮膚出血斑,提示內臟已廣泛出血。此時急須涼血散血,以清血分毒、散血分熱、化血中瘀、止妄行血??捎们鍫I、清宮、犀角地黃湯等合導赤散化裁,使入營之邪熱從小腸經小便而出,同時通利小便以去太陽(經)熱。溫病三寶之紫雪丹、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因價格昂貴,與獸醫臨床無緣,但可用有類似作用之新研發的眾多的獸藥產品。
應當指出,由于動物無法交流自身感受以及其耐受性強的特點,導致動物一旦發病即在氣分或已入營血的情況特別嚴重。臨床中此病傳變十分迅速,往往上午發現減食,精神委頓,到中午就皮膚潮紅,煩躁不安,晚上則已臥地不起。因此,用藥時要有預見,在證型分類上,不能機械地按衛、氣、營、血劃分疾病所處的階段。不能按部就班用藥,要搶先一個階段用藥。而最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是,加強飼養管理,根據中醫四季保健原理,投藥調整畜體正氣至最強,以抵御疾病侵襲;也可根據中醫運氣學說預測結果,結合季節、氣候與天氣、地理環境和地區疫病流行情況,適時投藥加以預防,把疾病扼殺在衛分證階段或之前。
本文引自《賽爾獸藥與養殖》,轉載請保留署名,并注明出處。